“腿總是抽筋,要不要補點鈣?”、“爸媽牙齒松動多,是不是也是缺鈣?”很多人身體一出現這些情況,就會想到補鈣。可是你知道嗎,如果補鈣過量,反倒對身體有害,引起血鈣水平上升,增加腎臟負擔和結石的風險。
那補鈣和結石有什么關系?身體里的鈣到底要怎么補充?今天我們就來好好了解清楚~
首先大家要了解
鈣在人體內存在有兩種形式,
自己的身體缺哪一種,就補充哪一種。
從人體鈣的分布來分類,
我們可以分為血鈣和骨鈣兩種。
首先,是血鈣:
當膳食中的鈣進入人體后,大部分在十二指腸處被吸收,簡單來說就是,鈣從腸道進入到血液中,形成血鈣,那些未能吸收的鈣,會隨著糞便排泄出去,但是鈣在吸收時,并不會像水流一樣直接進入血液中,而是需要穿過腸道的腸粘膜細胞。
此時,維生素D會給一部分鈣離子打開后門,開啟腸道細胞膜上的鈣離子通道,使大批鈣離子快速通過細胞膜進入血液中,形成血鈣后,對調節肌肉和神經的正常活動、凝血過程等,都發揮著重要作用,所以血鈣濃度,需要一直保持穩定的狀態。
接著,是骨鈣:
當血鈣過多時,就會把一部分血鈣存到骨骼中去,形成骨鈣,在此過程中,維生素K2能幫助血鈣沉積到骨骼這個倉庫中去,既然是倉庫,就有一定的容量,而此倉庫的容量與雌激素有一定的關系,激素水平正常,則骨鈣形成好。

除了進入骨骼外,還有一部分血鈣會通過腎臟排泄掉,所以說,只有血鈣轉化成骨鈣才能成骨,為了保持血鈣水平的穩定,當血鈣過少時,就需要調動存貨,把存到骨骼中的骨鈣,溶解成血鈣,要是血鈣經常不足或雌激素減少(絕經后),那么骨鈣就會不斷的溶解,一旦溶的多了,就容易骨質疏松。
所以說我們常說的缺鈣,主要是缺骨鈣。而成長發育期的孩子、孕婦及老人特別容易缺鈣,而且人體不能自身合成鈣,必須從外界攝入。
因此吃是補鈣的重要一環,但是一頓飯下來就有可能給鈣吃出個相好來:那就是草酸,這倆成分一見面就拉不開,容易形成草酸鈣結石,所以說,補鈣要有正確的打開方式。
膳食為主,鈣補充劑為輔
攝入足量的鈣,在腸道內一部分鈣會與草酸結合,剩余的鈣將吸收成為血鈣,因此不正確的補鈣方式會造成:結石或者缺鈣。以下幾種錯誤方式,大家要注意避免!

不正確的補鈣方式
空腹食用鈣補充劑
空腹食用鈣補充劑,容易在腎臟結石。如果鈣補充劑與食物食用的間隔太長,它們不會在腸道內相遇,當分別進入血液后,最終血液會帶著它們在腎臟處相遇,此時在腎臟中的草酸就容易和鈣形成結晶,部分結晶會隨著尿液排出,剩下的累積下來就可能成了腎結石。
不正確的補鈣方式
長期高草酸的飲食結構
長期吃含草酸多的食物,身體就會出現容易缺鈣的情況。正常情況下人體每天都會流失一部分鈣,而草酸會和食物中的鈣結合影響鈣吸收,導致血鈣不足。
攝入維生素,多曬太陽
維生素D和維生素K(蔬菜在腸道發酵后的產物)對鈣吸收有一定幫助。平時也可以多曬太陽,讓皮膚接受陽光中適量的紫外線,幫助生成維生素D。
多運動
運動加快血液循環促進骨骼吸收營養,并增加骨骼倉庫存鈣量,所以說,堅持輕微、適當運動,會逐漸增加骨密度,不容易骨折。
蔬菜要吃熟的
綠葉菜中不僅含有豐富的鈣,還有鎂、鉀、維生素K 和維生素C等營養物質,這些可以提升鈣的利用率,而且這些綠葉菜,經過焯燙就可以去除大半草酸,可以提高鈣的利用率。

最后,小歐提醒,
結石并不是不能補鈣,補鈣也并非會形成結石,
大家在生活中需要注意用量,
均衡到位,如此才能更好地維持健康狀態。
*科普
**部分文字來源于網絡